欢迎来到科汇华晟官方网站!

行业资讯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光刻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
光刻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
编辑 :

科汇华晟

时间 : 2025-09-26 15:41 浏览量 : 2

光刻机(Lithography Machine)是制造集成电路(IC)的核心设备,被誉为半导体产业的“皇冠明珠”。它的作用是把电路图形按照极高的精度转移到硅片(晶圆)表面,从而形成芯片的基础结构。


一、核心步骤

光刻机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:


硅片准备

硅晶圆在进入光刻机之前,会先涂上一层薄薄的感光材料,称为光刻胶。这层光刻胶对特定波长的光非常敏感,是实现图形转移的关键。


掩模版(光罩)

掩模版上刻有芯片电路的图形,类似于照相底片。它是设计好的电路“蓝图”,每一层芯片结构都需要对应的掩模版。


光源照射

光刻机使用高能量光源,例如深紫外光(DUV, 193nm)或极紫外光(EUV, 13.5nm)。光通过复杂的光学系统,被高度聚焦并照射到掩模版。


光学投影系统

光刻机内置超高精度的投影透镜系统,将掩模版上的图形按照一定比例(通常缩小4倍或5倍)投射到晶圆表面。透镜的精度直接决定了电路的最小线宽。


图形曝光

光线通过掩模版时,只有部分区域能通过,另一部分被遮挡。透过的光会照射到光刻胶上,使这些区域发生化学性质改变。


显影工艺

曝光后的晶圆经过显影处理,光刻胶中被光照射到的部分会溶解或保留下来(取决于正性或负性光刻胶)。这样就在晶圆表面形成了与掩模版相对应的微小图形。


后续工艺

光刻只是制造芯片的一步,显影后裸露的硅片部分会进行刻蚀或离子注入,然后再去除剩余的光刻胶。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,就能构建出复杂的芯片结构。


二、关键原理解析

分辨率原理

光刻机的分辨率由光的波长和透镜数值孔径(NA)决定。波长越短,NA越大,能够分辨的最小线宽就越小。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光刻机不断从紫外光向极紫外光发展。


对准与叠加

一个芯片可能需要上百层电路结构,每一层都要和前一层精准对齐。光刻机内置的对准系统可以把误差控制在纳米级。


曝光方式

光刻机通常采用 步进扫描(Stepper/Scanner) 原理。即透镜只覆盖晶圆的一小部分区域,先曝光一个小区域,再移动晶圆,逐步完成整片晶圆的曝光。这保证了成像的清晰度和精度。


三、类比理解

可以把光刻机比作印刷报纸:

光源相当于印刷机的油墨;

掩模版相当于印刷模板;

光刻胶是纸张;

显影后留下的图案就像印刷的文字。

区别在于,光刻机的精度高到纳米级,远超人类肉眼能分辨的范围。


四、技术挑战

光学极限

随着芯片制程缩小到10nm以下,传统光刻波长已接近物理极限。EUV光刻机就是为突破这一限制而生。


光学系统复杂性

一台顶级光刻机的投影透镜可能由几十片超高纯度镜片组成,精度误差要控制在原子级别。


环境控制

光刻机需要在超洁净、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运行,哪怕空气中一粒灰尘都可能破坏整个芯片。


五、总结

光刻机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 利用光学投影,把掩模上的电路图形转移到涂有光刻胶的晶圆表面。它的核心在于光源波长、投影系统精度和对准技术


cache
Processed in 0.005801 Secon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