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科汇华晟官方网站!

行业资讯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光刻机做芯片原理
光刻机做芯片原理
编辑 :

科汇华晟

时间 : 2025-10-23 10:20 浏览量 : 2

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最核心的设备,被誉为“芯片制造的心脏”。它的任务是把设计好的电路图案精确地“印”在硅片表面,让一块普通的硅变成拥有数十亿个晶体管的智能芯片。


一、基本原理:光刻就是“微型印刷”

光刻的核心思想与照相类似:用光把掩膜(也叫光罩)上的电路图案投影到涂有光敏材料的硅片上。硅片表面先涂上一层“光刻胶”(photoresist),它能对光线产生化学反应。光刻机通过照射特定波长的光,让光刻胶的曝光区域性质改变,然后用显影液将曝光和未曝光的部分洗去,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。

这就像在照片底片上曝光再显影,只不过芯片上的图案比照片复杂得多,精度要求高到纳米级。通过重复几十次光刻、刻蚀、沉积、抛光等工艺,就能在硅片上“堆叠”出上百层电路结构,最终形成CPU或存储芯片。


二、关键环节:从掩膜到硅片

整个光刻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:


掩膜(Mask)制作

掩膜是一块印有电路图案的石英玻璃片,上面镀有不透明的铬层。它相当于芯片的“蓝图”,光刻机要将掩膜上的图案一层层复制到硅片上。


光刻胶涂覆

硅片清洗干净后,会通过旋涂机在表面均匀涂上一层几百纳米厚的光刻胶。光刻胶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敏感反应性。


曝光

光刻机利用深紫外光(DUV,193nm)或极紫外光(EUV,13.5nm)照射掩膜。掩膜将光线按电路形状投射到光刻胶上,完成图案转移。


显影

曝光后,硅片被送入显影机。显影液会把曝光的部分溶解掉(对于正性光刻胶)或保留下来(对于负性光刻胶),留下对应电路图案的结构。


刻蚀与去胶

显影后的光刻胶图案被用作掩膜,通过化学刻蚀或离子轰击将图案转移到硅层或金属层中。刻蚀完后去除光刻胶,一层电路结构就完成了。


三、光刻机的核心技术

光刻机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制造史上最复杂的机器,是因为要在一块20厘米的硅片上精确“印”下数十亿个晶体管,每个晶体管的尺寸只有几纳米。这要求光刻机的光学、机械和控制系统都达到极致。


光源系统

光刻机的光源决定了分辨率。波长越短,图案越小。

传统光刻机使用193纳米的深紫外光(ArF激光)。

最先进的EUV光刻机使用13.5纳米的极紫外光,能实现5nm甚至2nm制程

这种EUV光源是通过高能激光打在锡液滴上产生等离子体,从而发出13.5nm光线。


投影光学系统

光刻机通过高精度透镜或反射镜把掩膜图案缩小并投射到硅片上。EUV光刻机使用全反射镜系统,因为13.5nm光无法通过玻璃。每个镜面的平整度需达到0.1纳米级,否则图案会失真。


晶圆台与对准系统

光刻机内部的晶圆台负责高速移动硅片,并与掩膜的图案精准对位。

它采用磁悬浮系统支撑,通过激光干涉仪实时检测位置误差。

对位精度控制在±1纳米以内,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十万分之一。


真空系统

EUV光在空气中会被完全吸收,因此整台EUV光刻机必须在高真空环境中运行,所有光路、掩膜和晶圆都在真空舱内完成。


四、图案缩小与叠加

在曝光过程中,掩膜上的电路图案会被缩小4倍或5倍后投射到硅片上。例如,掩膜上的线宽是40纳米,最终在芯片上形成的线宽可能只有10纳米。

芯片制造需要几十层电路结构,每层都必须与下层图案精确对齐,这称为“叠加对准”(overlay)。ASML最先进的光刻机叠加误差控制在1纳米以内,否则芯片无法正常工作。


五、重复制造:层层堆叠出芯片

光刻并非只进行一次。一个高性能处理器要经过数十次光刻和刻蚀。

比如:

第一层:绘制晶体管栅极;

第二层:形成接触孔;

第三层:刻出金属互连;

之后还要重复几十次金属层和绝缘层的光刻。

每完成一层,晶圆都要回到光刻机重新对准、曝光、显影。最终几十层叠加在一起,形成复杂的三维微电路结构。


六、光刻机在芯片中的地位

可以说,没有光刻机,就不可能制造出现代芯片。

它是将设计转化为实体电路的唯一关键设备;

它决定了芯片的最小线宽,也就是“制程节点”(如7nm、5nm、3nm);

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一家晶圆厂的技术水平。

目前,全球只有荷兰ASML能制造EUV光刻机,是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等先进工艺芯片生产线的核心装备。


七、总结

光刻机做芯片的原理,是利用高能光源通过掩膜把电路图案精确曝光到硅片上,再通过显影、刻蚀和多层叠加形成纳米级电路。

cache
Processed in 0.005231 Second.